5月1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组织召开的低空智联网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问学中心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低空智联网技术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低空智联网领域的最新成果、产业前景及技术突破。

会议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院长邱才明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前副校长梁茜、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院长邱才明教授依次为会议致辞。
梁茜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系统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低空空域正逐步成为继地面与空间之后的信息基础设施新蓝海。低空智联网作为融合感知、通信、计算与决策的新兴技术体系,正在深刻改变着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物流运输、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形态与效率。此次研讨会正是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推动学术交流、促进产学研协同、服务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邱才明院长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低空智联网领域技术的协同创新,低空经济是国家近年来重点鼓励和支持的新经济形态,低空经济相关专业也成为今年众多双一流高校新建专业中的热门方向。他十分期待本次研讨会中各位专家学者为本学科专业的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最后,他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再次感谢各位与会专家莅临指导。

学术交流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魏蛟龙教授、董燕教授、葛晓虎教授分别主持。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及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海鸥飞行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颜军为本次研讨会带来题为“低空经济发展之路”的首场报告。他从低空通信、定位导航、感知等方面探讨了低空智联通信技术布局,给出了未来基于5G-A/6G北斗的空天地一体化通感导系统结构。介绍了国内飞行器企业的产业布局、商业模式及发展现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围绕《微纳卫星创新实践与产业化探索》发表报告演讲。报告概述了目前国际商业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面临的大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回顾了浙大卫星团队在微纳卫星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提出采用工业级器件大幅降低卫星制造成本,是未来商业航天实现盈利、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湖北省低空综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易建尧以《打造高品质低空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重点介绍了湖北省低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及湖北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探讨了低空智联网的建设思路。

IEEE Fellow、中国通信学会短距无线通信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院长邱才明围绕《低空经济技术学科建设考虑》进行了报告演讲。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在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感知及智能化空管等方面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向。探讨了围绕“低空智联网技术”建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基本思路。给出了学科建设的定位与目标。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教授张召悦以《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技术与应用探讨》为主题,围绕低空通信、导航、监视(通导监)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应用,从体系的必要性、架构、技术融合、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安全隐私风险等挑战,提出了技术创新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忠涛代表龙壵松教授作了题为《对城市低空飞行通信导航监视需求的初步认识》的报告,认为城市低空飞行通信导航监视系统是支撑低空飞行器安全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提出为提升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通信系统应融合新兴技术构建低空智联网,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导航系统应集成多源信号增强定位精度,适配复杂城市环境;监视系统应实现空域动态建模与飞行全程监控。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系主任白晓霞副教授以《低空技术赋能智慧人居》为主题,以技术史视角切入,探讨低空技术将如何从空间、时间、信息、能量、伦理等维度对人居环境进行重构。介绍了CIM平台与低空航线管理、低空新基建的关系,提出物理空间底座作为场景的现实背景、数字空间底座作为运维的基本支撑。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刘磊以《特殊场景下的智能巡检轻型无人机及其展望》为主题,介绍了一种用于在隧道、矿道等封闭环境内实现快速巡检任务的旋翼式轻型无人机平台的研制,及在GNSS拒止环境下的自主定位和飞行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针对一些特殊的巡检场景需求,对一类倾转旋翼无人机的结构设计、控制技术及其未来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来技术探索实验室副主任张健博士以《多体制融合与多手段协同的低空智联网建设》为主题,介绍了海格在低空智联网方面的主要产品及产业布局,认为需要构建多体制融合的天空地一体化通信网络与多手段融合的智能感知网络,使得低空飞行器看得见、飞的稳、管得住,从而推动低空系列化场景应用。

北京鸢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振博以《面向多主体低空交通管理服务探索》为主题,介绍了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展,国家空域基础分类及省市区协同管理,针对低空通航用户、无人机用户及evtol运行,简述了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基础设施现状及评估技术。

深圳数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梁铭以《开放·协同·共享,共建低空数字化价值网络》为主题发表报告演讲。介绍了数生科技构建低空数字化价值网络的三步策略。认为低空经济不仅是城市空间的立体延伸,更是数据价值网络的重要一环,需实现 “空间 + 数据” 双延伸:“空间”上构建空域数字化管理能力;“数据”上推动政务数据与低空治理融合,释放决策价值。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苏盈以《多光谱智能传感吊舱》为主题发表报告演讲。航空机载光电吊舱作为飞行器的“智能千里眼”,在低空空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低空经济产业链里极为重要的一环。高德红外积极推动“光电+智能”模式,研制从300克的微型无人机光电吊舱到60公斤的大型机载光电吊舱,能够适配中国当前大部分的主流飞行器,为战场侦察、应急搜救,森林消防要地监控、电力巡线等领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在对谈与互动环节,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专家代表对当前低空智联网技术发展遇到的技术难题、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如何培养低空经济急需的“人才网”、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及成果转化等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取得了许多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