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强化实验实践教学育人效能,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华中科技大学实验教学坊”活动于4月23日走进电信学院,来自全校各教学单位的60余名实验教学人员齐聚东十七楼,共话实验教学创新与发展。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刘红军、副处长李昕,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党委书记葛茜、院长邱才明、副院长梁琨、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邓天平等出席活动。

本次会议由葛茜主持,葛书记感谢实设处对电信学院的信任与支持,对参与活动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
邱才明在致辞中强调:电信学院始终秉持学校“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育人理念,构建以开放实验室为基础平台、实践实验课为教学平台、科研项目为科研平台、学科竞赛为检测平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实践创新体系。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与兄弟院系开展深入交流研讨,推动实验教学管理质量再上新台阶。

刘红军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电信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作为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教学领域的示范作用,学院在行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强调,近期我校正在积极推动实验教学项目“两性一度”建设、“人工智能+实验教学”行动计划、实验实践教学现场“5S”建设等,这些项目的开展全面提升了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实设处非常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能力提升和发展,“实验教学坊系列活动”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实验技术队伍能力提升的品牌,旨在搭建跨学院交流平台,推广先进实验教学经验,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希望大家要充分挖掘和学习先进院系的创新培养实践经验,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梁琨以“创新引领,能力导向——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为题,系统分享了电信学院在实验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他介绍学院每年为来自全校多个院系7000多名工科学生提供理论实践课程及创新创业平台,为推进学科交叉工作奠定了基础,并紧跟人工智能发展大趋势,为聚焦解决跨学科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全员育人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学院在人才培养体系上推出实践育人促三品(品德品质品位),将解决电子信息类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解析为两维两力(工程思维、计算思维、系统能力、创新能力),革新课程体系、构建实验环境、厚植基础课程、创新专业方向,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邓天平教授以“教学实验中心数智化建设探索”为主题,介绍了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的背景下,中心在实验管理数智化、实验过程数智化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学院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实验设备智能管控、预约授权、安全巡查与数据融合,提升了实验室运行效率。实验过程数智化则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式,依托平台支持远程实验操作与实时数据反馈,自动判题系统助力学生即时纠错,强化过程性评价,从而创建能力导向模型,推动实验教学从经验驱动向实证优化转型。

在参观环节,老师们在东十七楼F203教室,看到学生们正在使用实验教学数字化系统进行线下插板实验。该系统包含了预习检测、实验数据采集、在线报告和成绩报表统计等功能。通过该数字化系统,可以实现线下实验的全过程数字化。数据采集功能可以自动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并杜绝实验数据造假,也帮助老师掌握实验进度、了解学情。



远程线上线下实验室作为本次观摩的亮点,依托电信学院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智能在线实验平台,结合“电子线路测试与实验”课程案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模式。该平台具有真实性、灵活性、便捷性、拓展性等特点。通过构造真实实验场景,使用真实元器件和仪器,得到真实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24小时全时段进行在线远程实验,打破了传统实验室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在此平台的基础上,中心教师也制作了许多特色模块,在完成常规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尝试。
与会老师们就实验数据采集方式、硬件部署、数据安全、线上实验平台的功能方面进行了提问,实验中心夏景圆老师根据实际建设经验进行了回答和讲解。针对竞赛经费问题,实验中心曾喻江老师表示在保障基础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赞助及项目转化多渠道筹措资源,构建"以赛促学、以创养赛"的培养体系。

此次“实验教学坊--走进电信学院实验室”活动不仅为全校实验教学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更展示了电信学院在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有效探索。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以高水平实验教学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更大力量。